#21 臺灣醫療進步嗎?

2021-11-08

林龍鋒

剛剛有我同學上傳在同學群組一篇大談臺灣醫療有多棒的文章,相信大家一定在各個群組看過很多次了。(以下文章)


文章連結 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50911005702-260405

標題
年紀大一定要留在台灣,千萬別移民!
         全球前200大醫院中,臺灣占14家,僅次於美國及德國,排名全球第3,亞洲第1。
         12項醫療技術,台灣居國際醫界翹楚!

文章最後也列出以下12項醫療技術,台灣居國際醫界翹楚:

一、臺灣1987年成立東南亞第一個顱顏中心,擁有完整專科醫師團隊,其中唇顎裂修補成功率達100%。

二、臺灣的肝臟移植手術,術後5年的存活率,已經超越美國,是目前全世界最佳的活體肝臟移植成果。

三、全亞洲心臟移植成功首例即於臺灣完成,冠狀動脈心導管支架放置術成功率高達99%,併發症小於1%。

四、臺灣擁有全球最高階的640切電腦斷層掃描器,目前全球僅20台,臺灣即引進3台。

五、臺灣擁有獨步全球的冷凍卵技術,人工協助生殖之懷孕率高於37.7%,活產率27.7%,而且費用較他國低廉。

六、臺灣具有豐富的人工關節置換術經驗,每年近2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臨床經驗,並採用微創技術,傷口小、恢復快且感染率低。

七、臺灣開發亞洲人適用之關節材料,於醫術、技術及價格,皆具有優勢。

八、臺灣擁有亞洲前三大骨髓資料庫,並完成多件國際配對案例。

九、臺灣已完成1萬多例的顯微重建手術,成功經驗遠勝歐美各國。

十、目前最先進眼科技術的LASIK(層狀角膜內層重塑術),用作近視、遠視、散光等矯正,並有數十萬雷射臨床成功案例。

十一、臺灣牙醫特微創植牙手術,安全性高,減少術後疼痛與腫脹現象。

十二、臺灣第二型糖尿病患在進行胃繞道手術後,血糖恢復正常,成功率93.3%,並完成世界首例無疤痕腹腔鏡胃繞道手術。


我的回應

提醒大家,我們都說要「反向思考」,
醫院越蓋越大,代表的反而是「醫療技術很差」。

開刀是永久性破壞,曾幾何時變成是「主要醫療手段」
好的醫療系統,應該是要能夠讓病人「大比例的免於開刀」才對。

臺灣的「人均長照時間7.3年」(去年看到網路訊息的印象,現在有可能更長)
世界最長,與這種「開刀文化」絕對脫不了關係。

臺灣人30-50歲的人口,罹癌率說每2.5-3個人有一個(33%-40%),我認為和這種偏差、失能,
但卻規模宏大的醫院,以及讓人無所遁逃的健保制度,脫不了關係。

我從推拿整復的角度,看到的情況是:

人體因為結構損傷(相當於地震讓房屋結構損傷)而引起的痠痛、循環問題(循環問題會進一步全面影響健康),9成以上是「骨關節錯位」,在剛發生時是很容易處理的。 但是現代的骨科、復健科,幾乎完全不會處理。 對於所有的骨關節錯位,骨科的處理是「繼續觀察」,意思就是「繼續拖著」,等它變嚴重了,再來開刀!

這樣「養病人」,把多數本來很容易就可以處理好的問題,拖到要上開刀房,當然就可以創造剛剛那些「傲世的開刀績效」,創造出和人口不成比例的宏大醫院系統!

我常說,醫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,就是醫療是個有自殺宿命的特殊行業。 真正好的醫療系統,可以大比例的早早讓人健康,可是,這樣,就不能收大錢,這樣,產業就會萎縮,醫院就會越蓋越小,因為,人民越來越健康。

這個認知,是被我的親大姐激發的。 我大姊,因為腳痛,堅持看西醫骨科十幾年,看到最後她每天從早痛到晚,痛到嚷嚷著不想活了。

我要帶她去給傳統整復師看,她去了2次就不去了。 因為她說「那師父也沒什麼客人,肯定醫術不佳,你看好吃的餐廳不都門庭若市?」 我一時語塞。


但是我想了一晚,不對,這是兩個「屬性完全相反的行業」,
不能類比!

餐飲再好吃,你還是會餓,「吃飯是固定需求」,那好吃的餐廳門庭若市是應該的。

可是,醫療卻是「剛好相反」,一個好醫生,三兩下治好病人,病人就「沒有需求,不會再來了!」你會說,「可是病人會介紹很多人來呀?」這樣對嗎?還是不對,理由:

  1. 整體產業一定會萎縮,因為「健康的人越多,總體需求會降低」。
  2. 如果一個病人,一輩子治不好,每個禮拜回診一次,30年要回診1500次。

但是如果平均3次就治好一個病人,那麼,就要治好500個病人才抵得上人家一個病人!


我大姐的腳痛,最後是我處理好的,現在不會不想活了,還常常去溪頭登山健走。

(歡迎大家原文轉傳給親友,一起來改善健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