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4 成績不重要嗎?
林龍鋒 110/12/7
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是「成績不重要」,真的嗎?
若是「成績不重要」,那甚麼才重要呢?
其實,老師說,就像最近也流行一句話「發燒是好事」一樣,
這樣子「沒有完整論述,沒頭沒腦的一句話」,是很容易引人誤入歧途的。
之所以會產生「成績不重要」心態的時代背景,
是因為過去(和現在)的主流教育體制的兩大問題:
- 孩子對於學習的科目沒有興趣,學習很無趣。
- 又因為父母師長過度在乎成績的攀比,讓學習從無趣,升格為痛苦!
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從無聊的學習中,所感受到的挫折、痛苦,更進而長大後人格扭曲,因而產生反省,開始呼籲「成績不重要,孩子的快樂最重要」,期望能拯救孩子脫離苦海,但是,殘酷的事實卻告訴我們,這樣的教育,甚至產生更多人格嚴重扭曲的年輕人,現今滿社會的宅男宅女,動不動殺爸爸殺媽媽的社會新聞,讓人怵目驚心!
難道是這種反省錯了嗎?
其實,人類在歷史上,常常展現這種情況,就是因著身處於一個極端,而感到非常痛苦,因而產生反省。
但是,反省的結果,卻是讓自己跳進另外一頭的極端,一樣的痛苦。
就好像18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,讓人們感到痛苦,因而有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,
一時間也吸引無數知識份子的嚮往。
經歷19-20世紀痛苦的共產實驗,又讓人們跳回到現今仍然主導著世界的極端資本主義,
一樣在禍害這個世界。
所以,只有反省是不夠的,必須要能夠從反省當中,提出有效的方向、對策,才是辦法。
而要能夠做到這點,反省,必須要能透徹事情的本質才行。
所以,我們要問,成績,代表的真正意義,是甚麼?
如果,我們只是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,
得到的結論是「孩子學習不夠認真」,那麼,就會提出「打罵孩子的對策」;
或者,得到的結論是「孩子沒有好老師教」,而提出「請家教、補習、上私校的對策」;
又或者,得到的結論是「注重成績讓孩子不快樂」,因而提出「成績不重要的對策」;
這些,都是因為沒有看清「教育、學習的本質」所致。
老師提出一個觀點是,「孩子是天生很喜歡學習的,學習是充滿樂趣的」。
這在老師的教育講座「教孩子如何輕鬆讀書」「如何理解孩子」當中,有很充分的舉例論證。
主要是孩子從聒聒墜地的那一刻開始,就必須要學習「如何生存?」,而要生存,就必須學習很多很多的事情。
所以,大自然就賦予一個孩子,「極度好奇,樂於學習的天性」。 只要教育能夠順應孩子的這個天性,提供孩子一個「適性學習的環境」,相信孩子應該都能「樂於學習,成效良好」。 所以,從這個角度來看待、檢討,那麼「成績好壞」,代表的就不是「孩子有沒有努力學習?」,而是「教育環境是不是適合孩子的學習?」。
也就是說,「成績代表的不是給孩子努不努力打的分數,而是給大人能不能提供孩子一個良好學習環境打的分數」。
所以,成績到底重不重要呢?
如果你想的只是那個冰冷的數字,那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生存,是沒有意義的。
這個數字,只對校長、老師的績效,以及家長自己的虛榮心,重要而已!
但是,如果你想的是,成績和孩子的學習是否得到有效的照顧的關聯性,那麼,成績就是絕對重要的。
限於篇幅的關係,對於學習、教育本質的深入探討,我們只能留待「自原師教育講座」。
而對於真正的對策,也就是,如何實際上打造一個讓孩子能夠「樂於學習、適性成長」的教育環境,是老師接下來要帶領一批家長,透過「自原師童軍式共學自學團」,開始來實現的目標。
大家可以點以下連結,看看指導綱領,
了解我們要為孩子打造一個甚麼樣的教育體系?
如果你對於「如何才能輕鬆教養孩子?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家人健康?」有興趣,歡迎點以下按鈕,申請加入老師自己經營的社群,追蹤老師的文章,以及家長的經驗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