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28 分科是西方醫學最大的笑話
林龍鋒 110/10/1
老師常說:
遺傳是西方醫學最大的謊言,
實證是西方醫學最大的唬爛,
分科是西方醫學最大的笑話,
疫苗是西方醫學最大的災難。
這一篇,我就來談談「分科」。
現代西方醫學,把醫生科目越分越細,
細到每個醫生都只能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!
我就先講個身邊發生的「笑話」吧!
我的親姊夫,是個「西醫鐵粉」,吃高血壓藥、安眠藥,幾十年了,也沒見他有一天「安眠過」,
都是要搞到凌晨才睡著,然後下午2點起來吃早餐。
最近又老是嚷著渾身無力、痠痛,但還是堅持要去大醫院檢查。
有一次,見他氣沖沖地喃喃碎唸,仔細聽,原來是他不舒服去台中X總檢查,被說掛錯科,建議他轉科,就這樣,他說2個禮拜跑了7次,一直被轉科,總共看了7個科別,拿了一堆藥,但沒半個醫生說得出原因,問題毫無改善。
他氣著說:「只差沒叫他去看婦產科!」
但我覺得最好笑的是,即便是這樣被折騰,他還是堅持當他的「西醫鐵粉」,有事還是要往醫院跑!
即便是最近連續發生兩件事,也沒能改變他這種「至死唯一相信西醫」的態度。
這兩件事是這樣的:
- 姊夫的親大姊,最近因為嘴唇發紫,人雖沒有不舒服,卻不放心跑去台北X芳醫院檢查。
這一去,就被醫院當人質扣留住院檢查。 然後,因為這醫院爆出有人新冠肺炎確診,所有人員不准離開,必須就地在醫院隔離。 這下好了,等一個月後,人死了,總算可以「出院了」!
奇怪的是,姊夫說到這件事,很傷心,但一點也不氣憤。 - 然後,就在這件事之後,姊夫有天痠軟無力,渾身不舒服,又說要去X總檢查。
在我姊姊強力阻攔之下,才勉強去小診所檢查,那醫生一量血壓,高壓90,低壓50,
醫生說是降血壓藥吃過頭了,少吃些就行。
但姊夫堅持說那是X總醫生開的藥,堅持要再回去X總檢查!
我自己每次陪同家人進大醫院,心裡就搖頭,這醫療系統根本是從一進門就荒謬!
「叫病人自己要選一科掛號」! 到底他是病人還是醫生啊!
病人只知道自己不舒服,哪知道自己要掛哪一科?
判別身體是哪個系統功能出問題的,不應該是醫生嗎? 怎會叫病人自己來呢?
對比一下我們的古裝連續劇,只要有人生病,台詞是「趕快去請大夫來」,從來沒有說「趕快去請XX科大夫來」。 意思是,在中醫裡,要當醫生,就必須要是「全科醫生的培訓養成」。
這個是有科學道理的,因為身體是由幾個複雜功能系統所組成,這些複雜系統彼此之間存在著「環環相扣、相生相剋」的關係,一旦把它切開來,個別培訓醫生,這些醫生就會「認得器官卻不懂人體」!
而即便是有會診,也就像我們小時候課本裡「瞎子摸象」的故事一樣,各說各話。
結局就是像我姊夫的情況一樣,被轉了7科,還是原地踏步。
而這種在醫院裡轉來轉去,藥拿了一堆,不舒服仍然不舒服的情況,
大家也應該都遇到過吧?
好了,有人會說,所以,才又增設「家醫科」啊!
這就更好笑了!
家醫科,既然是要能幫病人判別他是哪個系統功能出問題,應該去掛哪一科治療,那本身就應該是「經驗老到的全科醫生」才能勝任,問題是,整個西醫體系,「根本就不存在經驗老到的全科醫生」啊!
結果就是由會讀書、會考試的年輕醫生擔任家醫科醫生,他們,根本只能「依書畫葫蘆」,哪懂甚麼呀!
我舉個親身經歷給大家:
以前我自己還沒下功夫研究醫學,有段約莫2個月期間,一位跟在我身邊學習創業的年輕女學生,當時25歲,大約每兩天就暈倒一次。 不但帶出去辦事情會暈倒路上,就算在室內做事也會暈倒。
當時的我,也急得想帶去X總檢查,但實在不知道該掛哪一科好,一位朋友就建議先帶去家醫科診所看看。
好吧,我就帶去一個家醫科診所看。 醫生看了,說他不知道原因,那就開個轉診單,去X總看「神經內科」。 神經內科醫生看了說他也不知道原因,「猜會不會是內耳平衡神經受到細菌感染,先開個抗生素吃看看」! (挖哩咧,醫生用猜的在看病!)
出了醫院,我猛敲了一下自己的頭,把抗生素扔了(抗生素哪能隨便亂吃),這才想起我的「密醫朋友」來。 我給他打了電話,他讓我立刻帶過去看。
把脈10分鐘,說「這是熱中暑了,刮刮痧就好了」。 叫學生解開上衣趴著,就後頸背部刮痧,刮完學生說:「這兩個月來,即使不暈倒,看東西也是模糊不清的,現在都清晰了。」
不過我後來知道,刮痧也只是治標,她的真正原因,是「身體散熱系統退化了」,就像一台電腦的散熱風扇壞了一樣,我後來用了幾種方法,幫她把散熱系統鍛鍊回來,這才真正治本解決了。
相關學理,在我7堂健康課程裡的「認識體溫」有很完整詳細的科學原理解說。
這種荒唐的分科制度體系,大家之所以會被騙得團團轉,
也跟著認為「分科才是專業」,是根源於一種思維:
就是「專心做一件事,才可以做得很好。」 這樣的思維,在很多的場合,確實是對的。
但是偏偏用在身體這樣一個「環環相扣、相生相剋的複雜系統」,卻是有著致命缺陷的。
我可以再舉多個親身經歷的例子,來讓大家清楚看到這種分科的問題:
- 一個20歲的年輕人,皮膚病看了7年「皮膚科醫生」,不但沒好,反而嚴重到7天無法睡覺。
老師2個月就讓他好了8成。 因為,「皮膚病其實是內科問題」。 - 一個台北來的老太太,來找老師調理痠痛,我告訴她要多曬太陽,她說一曬就癢,
我就送她一些黃連解毒湯。
7天後再來,自己說,原本牙痛到牙醫說要拔牙,但吃了中藥就不痛了,也不必拔牙了。
所以,「某些牙痛也是內科問題」。 - 一個懷孕4個月的媽媽,也是來找老師調理酸統問題,結果,連妊脤高血壓都好了。
所以,「某些高血壓是筋肉緊繃問題」。
多數健康問題,都是跨科別的,一個醫生,必須要能清楚整個身體所有系統功能,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,才能夠有能力診斷、辯證、用對方法,也才能真正地幫病人治好病。